看得出来,你的名字叫“纠结”(总第272期)
如何成为深刻、坚定、敏捷的人
——答粉丝三问
杜骏飞
Q1
人是否可以根据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原理,通过对自我的分析来推测或者判断他人的行为方式,会产生误差吗?
杜骏飞:
这里有两种推理思维,人们常常会对这两者都无师自通,当然,水平相差很远。
从个别到一般,这是归纳。在归纳的逻辑模型中,普遍性的理论或秩序是从特定的观察中发展或观察出来的。是否能准确归纳,特定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,都会影响你的归纳结论的价值。
从一般到个别,这是演绎。在演绎的逻辑模型中,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。逻辑或理论模式是否可信,观察的经验性材料是否准确,都会影响你的演绎结论的价值。
如果你具有这两方面的才能、知识和经验,从个别到一般、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,肯定会比常人准确一点。
但是,说到“推己及人”,在不使用科学研究的条件下,结论的准确性会非常不稳定。因为,作为样本的你,以及作为你推论对象的他,很可能不稳定,并且,大多不近似。
这就是很多消极成语的来历,如:知人知面不知心;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......
显然,也有人经过大量的经验培养(样本观测数量充足)或科学的训练,能成功战胜这些偏差,鉴貌辨色,知人知面,将心比心,知己知彼。并且,这种能力还可以作为美德来运用:你知道,“以己度人”的反面,正是“推己及人”。
Q2
从反面讲,是否可以根据从共性到特殊性的原理,通过对大众的分析来分析自己,更深的了解自己?这是否又会让人陷入用“大众”标准要求自己,而失去个性的境地?
杜骏飞:
正相反,分析自己(样本)与大众(总体)的差别,可以更加了解自己、刻画自己,然后,个性化地规划自己。
用“大众”标准要求自己,与削足适履有什么差别?与他人相一致,会比较安全,也符合人的动物性安全本能(想象一下动物迁徙时的策略)。但在生命安全无虞的条件下,强行与人一致,既不必要,也不可能,更不会有好结果。
Q3
在与长辈相处时,我常常觉得要因为“孝顺”而去做一些我的内心觉得浪费时间的事情,因而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,我该如何合理地提出拒绝?或者说服自己这不是浪费时间?
粉丝提供的例子:与我关系很亲近的一位长辈去世了,因考研复习,我只匆匆出席了葬礼,没有参加类似“守夜”这样的习俗,在我心里觉得准备考研更有价值,家人也认同我的做法,但我依旧怀疑自己这样是否“不近人情”?
杜骏飞:
思考这类难题的最优模式是“兼顾”,次优模式则是“优先”。你既然如此为难,可能是没有兼顾策略。那么,如何确定优先策略呢?
请使用价值理性来判断:同样是与考研相比较,如果你的陪伴能救人性命,显然,考研值得牺牲;如果你的陪伴只是顺从一个乡俗,那么考研必然优先。
家人之所以同意你优先复习,是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,你能有个好前途,符合全家的最大利益,也是对死者的最好告慰。
因此,这不是“不近人情”,而是“顾全大局”。
其实,你的问题不是很难。生活中,有很多更难的这类问题需要我们立即回答,而我们却常常发生选择困难,又或陷入迷茫不安。归根结底,是两个原因:
其一,没有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或价值观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“什么是好的”的总体看法,也是他采取行动的准则,还会建构他的个性心理。
这样的价值观,越早建立越稳定;但良善、科学、坚定的价值观,必然有赖于一流的教育。
其二,缺乏系统思维、策略分析的能力。所谓系统思维,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多维、复杂、且结构化的系统来认知的思维方式。
从策略分析来说,系统思维远远优于发散思维、辩证思维(水平思维)、聚焦思维(收敛思维)。
一般来说,所谓“大局观”、“整体观”、“全局意识”、“战略思想”、“预见力”等,稳定地来自“系统思维”。
坦率地说,这样的人才百中无一,思维模式理应是精英教育的基础课,但大多数情况下,却被学校有意无意地忽略了。
人但凡有这样的能力,面对任何元素复杂的思想题都不会迷失,遭遇各类趣向多面的抉择都不会纠结。
先说这些吧!祝:深刻、坚定、敏捷。
本期提问者:@ Beryl 萌
今日概念回顾
归纳、演绎;以己度人、推己及人;兼顾、优先;不近人情、顾全大局;系统思维、发散思维、辩证思维(水平思维)、聚焦思维(收敛思维);深刻、坚定、敏捷。
《杜课》粉丝群成立啦!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杜课小助手(微信号:dukexzs)加入《杜课》粉丝群,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悟。您也可以提出对《杜课》的建议和意见,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。我们期待和相信,有了您的参与,《杜课》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。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往期精选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|苦难课:祁同伟与范雨素|王小波,你好啊|读杨绛先生|丁龙的馈赠与追问|崔永元变了吗|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
视频:杜课导言|孤独|新闻理想|父母与子女|大学规划|校园霸凌|变形
文字:404动物园 | 致一点癖好都没有的你 | 写给儿子的箴言|写给儿子的箴言(续)|写给儿子的箴言(续二) |“写文章就像生孩子”:答问录|读书行为的算法逻辑|保持始终清醒的唯一方法就是警惕人群 | 这下你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学传播了| 于丹讲的都很好,除了论语那部分|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?| 你的“小确丧”
关注:关于一封求助信:写给可能凋敝的中产 | “公知“是怎么变得声名狼藉的?|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?|相亲鄙视链 | 七种穷人: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|关于爱:九个艰难的追问 | 如今鄙俗还是那么招人喜欢:重温“宁杭之争”|薄情世界生活指南|愿你读她五分钟,知道一生贵重
元能力养成:敬畏|反思|宽容|美|钝感|坚毅|遗忘 | 利他 | 运动
鸣谢: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编辑|王琳
责编|胡园
杜 课
邮箱:njuduke@163.com
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
长按二维码关注